Akamai 發佈「2017 年第三季網際網路現狀 − 安全報告」
【2017 年12月 05 日,台北】Akamai Technologies, Inc. (NASDAQ: AKAM) 發佈的《2017年第三季網際網路現狀–安全報告》最新資料顯示,網路應用程式攻擊無論在季度或年度皆明顯持續增長。同時,對 Mirai 殭屍網路與 WireX 惡意軟體的進一步研究分析指出攻擊者可能利用物聯網和 Android 裝置建立日後的殭屍網路大軍。
該報告指出,2017 年第三季的網路應用程式攻擊次數與去年同期(2016 年第三季)相較,年度增長 69%。而與2017 年第二季相較,2017年第三季的網路應用程式攻擊總數季度增幅為 30%。過去一年以來,來自美國的攻擊總數成長 217%,而第三季次數更是較第二季增長48%。
在明顯增長的網路應用程式攻擊中,攻擊者仍然大量採用 SQL 注入式攻擊(SQL injection;SQLi)。此攻擊手法自去年起增長62%,與2017年第二季相較則成長19%。網路應用程式攻擊次數明顯成長,尤其是SQLi 等「注入式」攻擊。根據近日發表的最新版 OWASP Top 10 2017,注入式攻擊(包括 SQLi)已被列為最危險的安全弱點。此次OWASP Top 10 排名為繼 2013 年後的首次重大更新版,注入式攻擊在上次排名中同樣位居榜首。
本次報告提出的警示訊息包含針對Mirai 殭屍網路進一步的調查結果,以及 WireX 惡意軟體的出現。利用物聯網散播的 Mirai 系列惡意軟體規模雖小於以往,卻仍造成2017年第三季最大型的攻擊,攻擊流量高達 109Gbps。持續活動的Mirai殭屍網路,再加上可奪取 Android 裝置權限的新惡意軟體 WireX 出現,突顯網際網路仍存在廣大空間形成新的殭屍網路大軍。
Akamai資深安全顧問暨《網際網路現狀–安全報告》資深編輯Martin McKeay表示:「由於端點安全防護不足因而容易存取,再加上便於取得的原始碼,因此 Mirai 系列的攻擊在短期內應該不會減少。根據經驗,網路每日都有大量新的網路攻擊者上線,隨著 Android 軟體普及與物聯網的急速成長,皆讓企業所面對的風險與報酬挑戰更為艱鉅。」
數據
《2017 年第三季網際網路現狀–安全報告》其他關鍵研究成果包含:
- 分析殭屍網路利用快速變動(Fast Flux) DNS 之狀況,證實快速變更 DNS 資訊會導致殭屍網路及惡意軟體難以被追蹤與干擾,因而有利網路攻擊者行動。
- 2017年第三季的 DDoS 攻擊總數較第二季增長8%,其中每個目標平均遭受的攻擊次數達36 次,成長13%。
- 雖然德國在第二季未名列前五大 DDoS 來源國家,但在2017年第三季卻擁有最多攻擊流量來源 IP共 58,746 組,占全球總數的 22%。
- 埃及在第二季高居 DDoS 攻擊流量榜首 (44,198),在2017年第三季則跌出前 5 名。
- 澳洲遭受網路應用程式的攻擊總數為第三高(19,115,151),而在2017年第二季時甚至未列入前 10 名。
隨著年末假期購物旺季來臨,Akamai 預計網路攻擊在金錢與情緒層面都將強烈影響第四季的動態。犯罪者應會看準商家重視年末最後一季銷售表現的心態,威脅於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或網購星期一(Cyber Monday)發動攻擊,使商家比年中其他時機更容易屈服於勒索威脅。
Martin McKeay補充:「攻擊重點報告也提到,Mirai 的程式碼基礎目前仍被使用且持續進化。另外,犯罪者隱藏指揮和控制結構的手法也更加進步,利用快速變動 DNS 即是一例。即使此次年末購物潮出現利用物聯網裝置或行動平台發動新攻擊,並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透過《網際網路現狀–安全報告》與其他更深入的研究報告,Akamai 提供最先進的深度見解幫助掌握變化多端的攻擊手法與攻擊工具,提供各種資訊協助團隊保護企業。
如需下載《2017 年第三季網際網路現狀–安全報告》請至:akamai.com/stateoftheinternet-security。如需下載個別圖表包含相關的圖片說明,請點此處。
研究方法
《2017 年第三季網際網路現狀–安全報告》彙整Akamai 全球基礎架構所提供的攻擊資料,呈現出全公司多樣化團隊的研究結果。該報告匯集來自Akamai智慧型平台(Akamai Intelligent Platform™)的資料,分析目前的雲端安全與威脅概況,同時深入解析攻擊趨勢。此份報告的貢獻者包括 Akamai 各領域的資安專業人士,包含安全情報反應團隊(Security Intelligence Response Team;SIRT)、威脅研究單位(Threat Research Unit)、資訊安全 (Information Security),以及客製化分析團隊(Custom Analytics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