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工程的時光隧道,發現經濟民生的重要基石

當我們行駛於雪山隧道讚嘆其便利、搭乘舒適的高鐵享受南北一日生活圈,甚至是在電腦前透過網際網路與世界連結時,不僅可以發現世界近在咫尺,透過這些便利與創新的工程技術,進一步也創造出繁榮的經濟活動或促成產業升級!

中國工程師學會於今日揭開創會百年里程紀錄影片首映會,影片中來自交通、土木建築、水利電力、資通訊、石化、鋼鐵等不同專業領域的工程師,逐一呈現近百年來所打下的國家建設堅實基礎;藉由各項基礎工程之建設、東西橫貫公路之興築及六○、七○年代十大建設陸續完成,奠立台灣各項經濟發展基礎。隨後,八○年代經歷產業轉型、九○年代步入知識型經濟,循著台灣經濟發展的軌跡一路走來,工程師不但見證、也參與了台灣經濟起飛和成長的輝煌歲月。現今,科技發展更是日新月異,透過安全且便捷的交通建設、資訊網路鋪設綿密、雲端技術領航時代潮流、綠色能源產業的勢在必行,創造出更多樣化的消費商機,經濟民生因而受惠。

過去的基礎工程建設,幫助國家經濟成長率10%之發展

自十大建設後的二十年間,中華民國經濟成長率幾乎每年超過10%,即便近年,我國GDP自2002至2010年,由新台幣10.1兆成長到14.2兆元,其中工程業別的產值成長10%以上,由此可知,工程建設有助於台灣復甦景氣、經濟成長,提升就業機會,乃至推動台灣走向已開發國家。毫無疑問的,工程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工程師更是拓展經濟民生的中流砥柱。從食、衣、住、行、育樂,工程師智慧無所不在,抽離工程師的參與與成果,我們將回到數百年前跋山涉水、看天吃飯的農業時代。

未來台灣工程新藍圖,廣納人才為經濟、民生的「生活品質」而努力

近年來經濟發展,由九條國道高速公路、不斷增加的快速道路,加上台鐵與高鐵所構成的陸路網路,在節點的城鎮與村落,經濟日益繁榮,而大眾捷運系統與鐵路節點周圍,也出現人口密集度高、商圈密集等趨勢,在在突顯工程建設有助於推動民生經濟之態勢。

中工會理事長林俊華於首映會中表示:「這是一部工程師與台灣經濟民生緊緊相扣的影片。工程技術不只是帶動國家經濟繁榮成長的重要基礎,也是提昇全民生活品質的推進器。我們現在可以在食、衣、住、行、育、樂這六大民生範疇上,擁有較幾十年前的人們更舒適愉快的生活,正是工程師對人類文明進化的鉅大貢獻。」

中工會創會百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呂學錦也表示:「中工會這次拍攝的紀錄影片,一方面緬懷工程前輩對國家發展的貢獻,一方面也希望藉由全民參與和校園活動,提振工程師地位,喚起青年學子對工程專業的熱情與榮譽感。」影片中也提到,工程型態已經從土木、運輸,發展到現今的知識工程、軟體工程,全新工程版圖應該廣納更多工程師專業,為提升經濟民生,進行更優質的建設規劃。

中國工程師學會走過一百年歷史,藉由各類研討會、參與國際工程組織,促使台灣工程界更多面向與國際接軌,也成功整合諸多專業工程技術與人才,包含土木、建築、化工、農工、電信、生醫、電子、IT、高科技、光電、材料工程以及綠能工程。往後,有著更不一樣的挑戰;中工會希望引領新一代工程師加強「創新、研發」能力,拋開過往台灣擅於學習、仿效他國技術,未來,中國工程師學會將會更加廣納工程技術人才,讓創新、先進的高科技技術與傳統工程齊頭並進,讓台灣的工程建設也能成為世界矚目、國民驕傲的一環;並且讓台灣培育出的工程師能夠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享譽國際。

中國工程師學創會百年里程紀錄片連結點:

http://hichannel.hinet.net/media.do?id=28682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yygcUtTf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