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公布2007年第4季營收
英特爾公司於美西太平洋時間15 日公布2007年第4季營收為 107 億美元,營業利益為30億美元,淨利益為23億美元,每股獲利(EPS)為38美分。在2007年,營業利益成長了45%,反應出持續提升企業營運效率的成果,同時利潤(profit)的成長速度明顯高於營收的成長速度。
英特爾總裁暨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表示:「對英特爾來說,2007年是突破性的創新年代。英特爾將對新產品的投資實現在獲利上,所有努力也都帶動了營運效率。我們的客戶熱烈支持Intel? Core?微架構,這延續了英特爾的競爭領導地位,並有效提升了營運獲利的成長。在2008年,英特爾會推出公司史上最佳的產品、矽晶技術(silicon technology)及領先業界的製造能力組合。」
2007 年第 4 季 |
與 2006 年第 4 季相較 |
與 2007 年第 3 季相較 |
|
營收 |
107 億美元 |
+10.5% |
+6% |
營業利益 |
30 億美元 |
+105% |
+42% |
淨利益 |
23 億美元 |
+51% |
+27% |
每股獲利 |
38 美分 |
+46% |
+27% |
註:2007年第4季營運結果在納入組織重整及資產損失等影響後,營業利益減少2 億3仟4佰萬美元,每股獲利約減少 2.5 美分。2006 年第4季營運結果在納入組織重整及資產損失等影響後,營業利益減少4 億5仟7佰萬美元,列入「淨利息及其他收入」(interest and other, net)項目的divestiture gain當中。此項費用與利得結果影響每股獲利淨值約增加 1 美分。 |
英特爾 2007 年營收為 383 億美元,營業利益為 82 億美元,淨利益為 70 億美元,而每股獲利達 1.18 美元。英特爾自營運共帶進120億美元以上的現金,發放破記錄的 26 億美元現金股利,並以 27.5 億美元購回 1 億 1 仟1 佰 萬股普通股。
2007年 | 與2006年比較 | |
營收 |
383 億美元 |
+8% |
營業利益 |
82 億美元 |
+45% |
淨利益 |
70 億美元 |
+38% |
每股獲利 |
1.18 美元 |
+37% |
財務概覽
- 創記錄的營收為107億美元,較期中預測低8仟8佰萬美元。運算相關(computing-related)產品營收符合預期,但NAND記憶體營收較預期為低,主要原因是產品平均銷售價格(Average Selling Price, ASP)較低所致。
- 毛利率(gross margin)為 58.1%,較第三季提升6.9%。主要驅動因素包括產品出貨量提升且單位成本降低、45奈米(nm)微處理器完成驗證出貨及其投產成本(start-up cost)減少。第三季毛利率反應了法務處理成本。
- 費用支出情形與預估一致。
- 組織重整及資產損失之提列費用為2 億3仟4佰萬美元,較原本預估的1億3仟萬美元為高,其原因是受到NOR快閃記憶體相關資產移轉給籌備中的Nymonyx公司之影響。
主要產品趨勢(與前一季相較)
- 微處理器總出貨量再創新高;產品平均銷售價格持平。
- 晶片組出貨量創新高。
- 快閃記憶體出貨量持平。
營運展望
英特爾對於2008年第1季的營運展望陳述不包含在1月14日之後進行的任何合併、併購、分割或其他商業重組所衍生的潛在影響。且英特爾對於整年度的營運展望陳述,包含預期Numonyx移轉程序將於第1季內完成。
2008年第1季展望
- 營收:預估介於94億至100億美元之間。
- 毛利率:56%,將略高或略低數個百分點。
- 費用(研發加上合併與併購):介於28億美元至29億美元之間。
- 組織重整與資產損失費用:約為1億美元。
- 股票投資、利息與其他淨收入:約為1億7仟萬5佰萬美元。
- 稅率:約為31 % 。
- 折舊:約11億美元。
2008年整體展望
- 毛利率:57%(將略高或略低一個百分點)。
- 研發費用:約為59億美元。
- 合併與併購費用:約為55億美元。
- 資本支出:52億美元,誤差在正負 2 億美元左右。
- 稅率:約為31 % 。
- 折舊:44億美元,誤差在正負 1 億美元左右。
在上述展望中涉及第1季、全年及未來的計畫與預估的陳述與上述聲明皆屬前瞻性的陳述,論及的事項皆涉有一些風險與不確定性。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英特爾實際營運結果,與目前的預估描述有所出入。英特爾在本文「重大風險因素」段落中,列舉出可能影響英特爾公布造成與公司預期有所差異之實際營運結果的相關風險因素。
近期營運焦點
- 英特爾 2007 年第4季與全年的微處理器和晶片組出貨量皆創新高。
- 英特爾宣布推出32款微處理器,皆採用該公司突破性的以鉿(Hafnium)為基礎的high-k金屬閘極45奈米製程技術,延伸英特爾在節省電源使用效率製程方面的領導地位。英特爾也以公司史上最快的速度量產 45奈米處理器。
- 在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中,英特爾描述了新型低耗電、低成本英特爾處理器將網際網路帶入消費性電子(CE)裝置包括了家庭客廳用裝置與可放入口袋的微型移動裝置(ultra-mobile device)。英特爾針對消費性電子裝置所設計,代號為Canmore的處理器,將支援1080p視訊規格、7.1聲道環繞音效與 3-D立體繪圖功能。
重大風險因素包括:
- 可能導致市場需求與英特爾預期有所出入的因素包括商業與經濟景氣的波動等,包括授信市場 (credit market) 狀況,後者可能影響消費者信心;顧客對英特爾與對手產品的採納程度;客戶採購模式的改變,包括取消訂單。英特爾的營運結果可能受到企業購併、分割的結束時機所影響。
- 英特爾處於競爭激烈的產業,成本中有相當高的比率屬於固定成本,難以在短期內壓低,產品需求的波動幅度相當激烈且難以預測。除此之外,英特爾處於進入45奈米製程的轉換期間,這些改變將可能產生執行上的一些狀況,像是產品的可能缺陷及問題所導致的製造良率偏低情形等。營收與毛利率受到以下因素所影響:英特爾產品推出的時機與市場對英特爾產品的需求;英特爾競爭對手採取的策略,包括產品方案、行銷計畫、定價等,以及英特爾的因應策略;英特爾快速因應技術發展以及將各項新功能整合到自己的產品中的能力;供應商提供的相關元件是否維持足夠的存貨以滿足需求。
- 毛利率會受以下因素影響:營收水平;產品組合與價位;產能利用率;存貨價值的變動,包括確認待售產品品質所需的時間變動,以及存貨過多或廢棄等;生產良率;單位成本異動;長期資產的攤銷,其中包括製造、組裝/測試、無形資產;投產的時機與執行,包括廠房設置之前置成本在內的相關成本。
- 費用,尤其是特定的行銷與補貼費用,會受市場對英特爾產品的需求、營收及利潤水準、長期資產攤銷等因素所影響。
- 英特爾現正檢討組織結構與經營效率,並可能採取多項重組行動,進而影響公司的支出費用及毛利率。英特爾目前正處於籌備Numonyx公司期間,Numonyx公司是一家私有(private)的獨立半導體公司,是由英特爾與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N.V)與Francisco Partners L.P所共同籌辦。由英特爾所切分至該公司之業務部門在財務上的績效,將對英特爾財務報表造成負面影響。英特爾在新公司所占的股權比例(equity proportion)將影響財務報表的營業利益項目,並具有一季的延遲效果。這些結果可能對英特爾整體財報結果帶來負面影響。
- 稅率是根據現有稅法與預期的收入所預測。稅率可能受以下因素影響:賺取及被課稅利潤的法定界定範圍規定;稅額、優惠、減免項目的變動;與稅務機關對稅務稽核的仲裁結果(包含利息及罰款的支付); 以及實現展延納稅優惠的能力。
- 股票證券、利息及其他投資的收入或損失,會受到股市的波動;出脫或交易證券的收益或損失;按權益法認列之投資損益;可流通、不可流通與其他投資項目有關的補償費用;利率;現金餘額;以及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市值等因素所影響。
- 英特爾的財務可能受到給予員工的獎勵性股票的分發、員工離職而收回的股票、以及員工處分獎勵持股之數量、種類和價值所影響。
- 英特爾的營收可能受英特爾、客戶、供應商所在地國家之各種不利的經濟、社會、政治局勢、以及環境/基礎建設狀況所影響,其中包括軍事衝突與其他安全風險、天然災害、基礎建設受損、健康問題、以及外匯與匯率波動的影響。
- 英特爾的營收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產品缺陷與瑕疵(與公布的規格不符),以及涉及智慧財產權、股東、顧客、反托拉斯法與在英特爾提交給證管會報告中列舉的法律規章等問題所衍生的訴訟。
有關上述與其他可能影響營收結果的因素,已詳細列於英特爾提交給證管會的報告中,其中包括截至2007年9月29日的Form 10-Q財報。
經營展望
英特爾公司的企業代表將在本季私下拜訪投資者、投資分析師、媒體以及其它相關人士。 自3月7日開始到發布2008年第1季財報為止,英特爾將遵循緘默期的規範,自此開始該公司的新聞稿與送交美國證管會的財報就不再反映公司目前的預期狀況。在這段期間,英特爾代表將不再對展望、英特爾的財務結果或預估發表評論。
分析師會議
英特爾將於3月5日至6日舉行英特爾2008年投資者會議。網路廣播及簡報將公布於投資人關係網站intc.com上。
網路廣播
英特爾將於美西太平洋時間1月15日下午2:30透過其投資人關係網站 intc.com 舉行一場公開的網路廣播。廣播內容持續重播,MP3錄音檔則可自網站下載。
關於英特爾
Intel 為全球晶片技術創新的領導者,並持續發展提昇大眾工作和生活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想了解更多 Intel 重要訊息,請至英特爾新聞室 www.intel.com.tw/pressroom 及 http://blogs.intel.com 查詢。
英特爾於1995年在臺灣成立應用設計支援中心(Application Design-in Center),與本地的PC與元件製造商合作,提供有關問題排除、分析、設計除錯以及解決散熱與電子等工程問題,協助廠商將英特爾的科技整合在其產品中、快速推出產品。支援的產品平台包括: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工作站與伺服器、嵌入式等平台與網路解決方案。2003年並於台灣成立英特爾創新研發中心(Intel Innovation Center),與台灣通訊及資訊產業界合作,針對未來網路通訊產品,發展並整合個人行動運算、企業網路、寬頻存取以及數位家庭等各領域的技術。
此外,英特爾在馬來西亞之Penang和Kulim、菲律賓之Makati和Cavite、以及中國上海及成都均設有世界級的測試和組裝廠,在Penang設有晶片設計中心,在上海有軟體發展實驗室,並在印度Bangalore設有科技中心,為成長中的軟體/資訊科技工業提供最佳科技工具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