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微軟數位鳳凰計畫- 2011婦女數位學習調查公布
台灣微軟今日公布「數位鳳凰計畫– 2011婦女數位學習調查」成果,在這份與台灣綜合研究院共同進行的報告顯示,參與學員認為數位鳳凰的免費課程學習,可以降低她們對電腦的焦慮,並對電腦產生喜好與操作自信,認同自己已經具備相關能力,可明顯看出學習幫助婦女跨越資訊門檻。另外根據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資訊社會推廣協會 (ISPA) 的追蹤統計顯示,婦女學員完成基礎數位學習之後,順利進入職場的比例超過半數(56.04%),另有四成的學員選擇自行創業(40.15%),說明資訊工具與資訊能力在婦女就業與創業上,能夠協助提升婦女經濟能力,發揮強大功能!
『數位鳳凰計畫』創辦至第六年已經輔導超過6萬名台灣婦女,學會基本的電腦操作與網路運用。從台灣綜合研究院進行的調查可以發現,從學習中獲得的收穫,除了基本電腦的使用(23.9%)之外,媽媽們對開展生活圈(17.6%)、不再害怕電腦(13.7%)以及增加自己的自信心(13.4%)等面向,最為明顯。另外家庭型態也因此出現「親子關係數位化」的新面貌,可以跟孩子透過即時通、電子郵件來往的母親儼然成為先生跟孩子崇拜的「電腦潮媽」。
應邀出席記者會的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委王如玄表示,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逐年攀升,並於民國99年7月首度突破50%(50.25%)。從勞委會執行「多元就業方案」、「創業鳳凰」等計畫的經驗看來,其實女性蘊藏著相當大的社會產值,「當女性成為勞動市場主力時,女性也就成為左右社會變遷的關鍵,如何讓婦女擁有更具競爭力的勞動條件,才能有效改善女人『窮』、『忙』的困境,這正是當初我們在『創業鳳凰』中結合台灣微軟『數位鳳凰』課程的主要考量。」王如玄也強調,當電腦網路被大眾視為普及的同時,資訊弱勢婦女的需求就會更容易被忽略,所以有賴政府或民間企業,主動提供婦女更多的資源、機會,相信婦女的經濟產力絕對可以高出男性很多,勞委會也將規劃辦理進階電子商務課程,以增進其數位創業能力。
重新進入子女的e世界 找回自信與人生價值
向來對性別議題有深入觀察,也是性別平等政策綱領編輯委員會的副總召集人,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安妮指出,從1995年開始,聯合國就開始提出「性別主流化」策略,之前兩次世界資訊社會高峰會(WSIS),也特別針對如何協助婦女透過新興科技技術的獲取,來改善她們的生活,提升經濟自主能力,進行熱烈的討論。行政院婦權會剛出爐的『性別平等政策綱領』草案,在環境、能源與科技領域此一篇章中,特別強調平等參與、分配正義以及具女性經驗與價值之政策輸出的必要性,也呼應了國際間婦女社群的主張與看法。
李安妮認為台灣近幾年來在落實性別資訊平權上是有進步的,主要貢獻來自民間企業與政府的共同努力,讓數位落差現象逐漸縮減,也幫助弱勢的女性創造更多機會,「台灣微軟『數位鳳凰計畫』執行的經驗,正是性別平等落實的縮影,從設計友善女性的教學方式出發,先克服女性對資訊的恐懼,再針對特定目標的政策配合,提供就業與創業的學習模式,除了對女性勞參率的提升多所貢獻之外,許多婦女也因此重新進入子女的e世界並找回自信與人生價值!」
為何數位鳳凰計畫只教女生? 芬蘭的基本人權卻是台灣性別特權
根據研考會2010年報告推估台灣未上網人數女性比男性多出34萬;馬蕭競選婦女政策中提及女性每週從事家務時數比男性高出4.5倍,說明了女性負擔過多的家事因此學習機會少於男性。另外、家中孩子會不經意以電腦會壞掉、中毒或資料會不見等理由嚇唬媽媽們不要碰家中電腦,導致女性也極度缺乏學習電腦的自信心。受訪學員表示:「我覺得全班都是女生上課氣氛比較好,大家年紀也差不多,感覺比較不會丟臉。」基於以上種種女性特有的處境,因此數位鳳凰計畫為台灣媽媽們量身訂做開設女性電腦專班。數位鳳凰不是女性的特權,只是還給媽媽長期被漠視的學習機會而已。
數位鳳凰兩大觀察:資訊工具應該更簡單、其使用應更普及、產業研發還要再加油
滑鼠與鍵盤是女性學習電腦過程中,最難克服的一環,觸控或體感等新技術雖已在特定領域取代滑鼠鍵盤並大受好評,但其應用還可以更普遍。從個人電腦到雲端應用,一致性的銀幕介面雖已經大幅降低使用門檻,但雲端應用還需普及至全民。從深度觀察與訪談中,我們看到資訊工具的使用應該還要更簡單、更普及,產業研發還要再加油。
親子關係數位化 網路科技讓我看見小孩的心
根據台綜院的調查結果,婦女肯定數位學習對家人互動與溝通有幫助,兩者相加高達11.4個百分點,可見數位工具的運用,對親子關係有加分的效果。從深度訪談中也可以發現,現在小孩是跟著電腦長大的,小孩一旦發現「我的媽媽居然會電腦了」總是馬上向朋友廣為炫耀,母親的家庭地位一夕之間因此大幅提升。在學會電腦基礎技能之後,母親與孩子們透過email、MSN或facebook,雙方有了共同語言並建立溝通新管道,有些不敢或不願意當面說的話,都可暢所欲言,親子互動因此出現新型態。
台灣草根經驗與國際觀點接軌
六年來「數位鳳凰」計畫從廟口、社區一路到婦女就業創業,台灣微軟資深副總經理王秀芬表示:「女性一直是家庭最重要的支柱,但在家務與家計兩頭燒的雙重壓力下,從勞動市場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具備基礎的資訊技能,謀生範圍會被侷限在高勞力但低所得的工作中。但是在我們計畫過程中瞭解,只要提供學習機會及適當的學習環境,她們就可以突破困境,在一系列的深度訪談與量化調查報告我們更確認『數位鳳凰』的草根經驗是與國際接軌的,證明了資訊的確是縮短性別貧富差距的關鍵,數位學習應該是全民普及,男女之間更不應該有落差。」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吳齊殷教授強調,從網路社會發展趨勢來看,國家資訊政策已經擺脫過去國際模仿學習的方式,轉而回歸發展符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規劃,「針對性別數位落差現象,歐美國家已經走到『第二序』的階段,不再停留在『使用』的層次上,而是進一步探討女性透過電腦『學習』的能力與技巧,除了個人成長得到啟發之外,科技改變生活就會讓社會逐漸產生結構性的變動,親子互動型態就是最好的例子,可見性別數位落差不能只看統計數字,還有更多面向值得政府與民間關注。」
開心學習主動分享,擺脫資訊弱勢窘境
兩位參與深度訪談的學員,也大方分享她們學習電腦的過程,來自台北的洪月琴女士,回想以前不會電腦的日子,直呼後悔沒有早點學會電腦,現在電腦已經是她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她相當懷念當時上課開心的情景,跟她以前上課的經驗完全不一樣,她俏皮的表示,女生之間很容易相處,課堂上大家會樂意幫助,「如果我旁邊坐一個男生,我想我頂多覺得他怎麼還跟不上,不會好意思去教他,除非多上幾次課,比較熟了才會講話。」她也幽默的談到與孩子間的互動:「我們這一代跟上一代就有代溝了,沒想到電腦出現後,我跟下一代的代溝更大,而且還是一天比一天大。學會電腦之後,我都用電腦跟孩子聯絡,不用擔心打手機會打擾到他們上班,他們也會願意多寫幾句話給我!」現在她正積極鼓勵妹妹參加「數位鳳凰」課程,希望她也能輕鬆享受網路帶來的便利。
來自南投的陳麗香女士提及,過去專心投入家庭,沒有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但她的生活也從學電腦開始,逐漸重拾信心與肯定。她認為經濟獨立,人格才可以獨立,就算生活無憂無慮,也更該積極為自己的生涯做好規劃。陳女士特別感謝主辦單位對資訊弱勢女性的照顧,分享中她也特別強調,「現在小孩是跟著電腦長大的,但我們不一樣,歐巴桑對電腦的疑問都被當作是『蠢問題』,還好老師與助教都很有耐心,大家對電腦才不會害怕,願意留下來繼續學習。」而過去求學經歷並不順遂的她,回憶起拿到結業證書當下的那一刻,感觸良多:「我們是弱勢、沒有聲音的一群,如果不會電腦,我們只能到餐廳幫忙洗碗,有沒有電腦技能會對工作帶來很大的落差。『數位鳳凰計畫』的課程很重要,不光是報告上接受輔導的學員人數有多少,更重要的是,每個數字背後有著很多重生的希望!」
關於台灣微軟「數位鳳凰計畫」
由台灣微軟規劃、發起,民間社團、企業與政府共同推動的「數位鳳凰計畫」,於2005年開始執行,提供台灣婦女免費的基本電腦訓練課程,讓數萬婦女擁有重要的基本資訊能力,協助她們降低她們對資訊科技的恐懼提高自信心、拉近親子關係、提升自己的經濟與社會機會。過程中累積大量的評估資料與教學經驗,從中發現:台灣婦女的數位落差現象,往往與社會背景以及性別議題互為表裡,台灣婦女在資訊學習的態度與意願,其實跟她們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多年來,台灣微軟在數位鳳凰計畫已投入140萬美金的資金與電腦軟硬體設備,同時在華碩電腦的協助下,成立15座活動式的數位鳳凰機會中心,參與課程的婦女都接受24小時的基本網路使用訓練。數位鳳凰計畫執行期間,已經陸續得到超過344個非營利組織的參與及支持,在2007年更獲得行政院經建會的肯定,以這樣的運作模式與全國不同非營利團體擴大舉辦,至今每年都協助了兩萬名左右的婦女學習科技資訊的運用。2010年與法務部合作開辦「女子監獄數位鳳凰計畫」電腦網路課程,希望透過基礎的資訊技能學習與運用,提升女性收容人就業創業的能力,並為出獄後能順利融入資訊社會做好準備。
2008年,兩位長期陪伴此計畫的台灣綜合研究院李安妮副院長、淡江大學李世鳴主任將歷年來深入鄉鎮的教學經驗,整理彙編成「當滑鼠遇上炒菜鍋」一書,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還親自提筆寫序,鼓勵台灣婦女發揮潛力,改變自己,同時也期許微軟秉持信念,透過專業與技術發揮企業公民的力量,讓更多人產生改變的力量。
Ø 更多的數位鳳凰計畫資訊,請參考:
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citizenship/women_wp.aspx
http://www.facebook.com/WOMEN.UP
Ø 數位鳳凰課程諮詢,請洽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資訊社會推廣協會專線:(02)2552-1213